beat365官方最新版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中国科学报:汪寿阳:创新是个“五味瓶”

2014-06-27

 记者:冯丽妃   来源于:《中国科学报》  第11版 学人  发表时间:2014-06-27

 

    不只是在国内,汪寿阳与其团队在汇率短期预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预测等很多领域的研究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认识汪寿阳是在两年前。不过,坐下来正儿八经地采访,这是第三次。印象中,每一次见面他都格外忙,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工作或者指导学生。

    在当今国内外管理科学和经济分析领域,提起汪寿阳的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还担任国际知识与系统科学学会会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等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的领导人以及国内外多种学术期刊的主编和领域主编。

    “国家杰青对我本人、我的团队、我们的一些学科方向的成长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谈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聊起那些年做“杰青”的事儿,汪寿阳心怀感恩。

 

从理论创新到应用拓展

 

“获得‘杰青’支持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汪寿阳摊开双手告诉记者,爽朗的笑声显露出他个性中爽直的一面。

汪寿阳在2001年获得“杰青”支持。 如果不是因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了一段时间,他评“杰青”的时间也许会提前。

1996年,汪寿阳在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下回国,随后便被调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担任管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在此期间,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项目设立、非共识项目评审以及基金项目成果后评估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由于对科研工作的眷恋,2000年他重归中科院工作,随后重新获得“百人计划”的支持并得到了国家“杰青”资助,继续进行决策分析、供应链管理、金融管理、经济预警和预测方法等领域的创新研究。

对汪寿阳来说,创新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服务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他看来,打通创新产业链,打破科研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就要从重大实际问题出发,寻找潜在的科研靶点。

或许,他的行动就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以“杰青”项目为例,彼时他所负责的项目名称是“不确定性决策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从标题就可以看出这项研究不只是某一环节的创新,而是一个兼具理论、方法以及应用的创新链条。

面对创新路上的各种挑战,汪寿阳与他带领的团队迎难而上,实现了从理论到应用研究的系列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汪寿阳及其团队在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金融管理、经济预测等领域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和新理论以及新方法和新技术,其中一些理论和方法已经被国际同行用于解决他们所在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管理问题,获得高度评价。

以移动通讯网络为例,过去对移动通讯网络评价主要还是沿用以往固话通讯网络的性能指标,但对移动通讯网络的风险管理问题鲜有研究,汪寿阳的团队与日本学者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移动通信网络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

在研究方法论上同样如是。为了有效地研究解决经济社会系统问题,钱学森先生提出要把定性定量相互结合、通过综合集成的方法来开展。但是如何把两者有效地相结合,国际上有一些探讨,但很成功的方法还没有真正形成。

经过长期研究,2003年汪寿阳提出TEI@ I方法论。

2008年3月,美国高盛预测原油价格将超过200美元/桶。同期,汪寿阳领导的中国科学院预测中心也发布了一个预测报告,预测到年底原油价格将回落到80美元/桶以下。而当年底原油价格跌到了40美元/桶以下。预测中心之所以在许多经济指标的预测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主要采用的就是TEI@I研究方法论。

 

从一项支持到一个团队

 

“创新是个‘五味瓶’。困难时的忧愁、郁闷,成功时的喜悦、快乐,在这里都可以品尝到。”回想当初,汪寿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有一个关于股票价格研究的案例。一直以来,由于缺少好的研究方法,学术界和金融业界都只是通过股票的收盘价来研究,而不是依据更具参考价值的最高价或最低价或均价来研究证券市场的波动等规律。

在“杰青”项目实施过程中,汪寿阳的一个抱负就是建立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来解决这个问题。从2004年开始,他带领他的学生与国际著名计量经济学家洪永淼教授合作来开创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区间计量经济学。他们先后花费了5年多的时间,才发表出了第一篇文章。

“如果新理论和相应的方法体系建立起来了,研究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功能就会强大很多!”汪寿阳这样想。而支撑他的信念就是:如果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做出点东西来!

如今看来,他们已初步获得了成功。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可以用于金融市场的分析,还可以在就业率预测、经济增长、人口问题等很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开辟了计量经济学的一个新的重要方向,已经引起了不少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与此同时,在“杰青”项目的支持下中,汪寿阳的创新研究同时辐射到一批人。他们中有人来自国外著名大学,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陈方若、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赵修利、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宋京生等,这批著名学者也先后受到了“杰青”B类的支持;有人来自国内重点高校,如四川大学教授徐玖平、湖南大学教授马超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顺明等,他们后来也先后获得了“杰青”支持;有人则是参与项目的同事或学生,如杨晓光、邹国华、周勇、李仲飞、余乐安等人,他们后来也都获得了“杰青”支持。该团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项目的支持。

 

从荣誉称号到创新责任

如今,依托中科院预测中心,汪寿阳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不仅在预测科学、经济分析、管理科学及政策分析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且在支持中央和政府高层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每年提交的政策研究报告高达三四十篇,其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领导人、政府决策部门、国际学术界和经济金融界的重视与高度好评。

不只是在国内,汪寿阳与其团队在汇率短期预报、大宗商品格波动预测等很多领域的研究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他本人所提出的一些方法被西方顶级的研究机构和大学用于解决他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杰青’不只是项目经费支持,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是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汪寿阳说。一路走来,他十分感谢“杰青”的支持和培养。

他表示,经过20年的发展,国家“杰青”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界的一个项目品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然而,目前国内学术界实质性的合作比较松散,他希望“杰青”获得者可以站在国家的层面,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加强交流合作,以更加远大的目标推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同时,他表示,“杰青”获得者大都取得了一批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与好评的工作,在科研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建议未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适当增加相关交流活动,请“杰青”们给年轻的研究人员们和研究生们“传经布道”,推动整个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理念。

“未来,希望国家‘杰青’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中国和中国科学的未来发展培养出更加杰出的人才!”汪寿阳说。